一方面身为世界上循环利用率最高的材料,一方面身处传统高耗能行业,全球钢厂目前都在面临“低碳经济”时代所带来的新挑战。
在欧洲,钢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自1990年以来已经减少20%。其中全球最大的钢厂安赛乐米塔尔定下自2007年到2020年减碳8%的目标——相当于每生产1吨钢,就减少170kg的碳排放。
这一目标的实现,倚赖环境资本、生产部门以及研发投资各个领域。2010年安赛乐米塔尔投入研发3.22亿美元。
安赛乐米塔尔全球副总裁兼研发中心总监格瑞格·路德科夫斯基(Greg Ludkovsky)6月29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,新阶段钢铁业的研发方向,一是从市场需求出发,一是必须引入环保考量。
路德科夫斯基还表示,“未尝不可”在“符合双方可操作性的领域”与中国展开合作,比如超低二氧化碳炼钢技术等,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也“不是没有可能”。
《21世纪》:作为传统高耗能的产业,在这样一个“低碳经济”时代,全球钢铁业最新的研发方向是什么?
路德科夫斯基:钢铁行业的研发,包括科技的进步速度都很快。而科技的发展也跟随供应链需求的变化进行。客户的新要求,不停刺激推动研发。比如我们的客户主要来自两大类,一种是直接购买产品的直接客户,还有一种来自于学术机构。但无论如何,我们必须保证,我们所研发的产品是环境友好型的,能为整个制造业对环境作出一部分贡献。
《21世纪》:除了和中国两家钢厂推进合资项目,安赛乐米塔尔在研发领域和中国钢铁业的互动情况如何?
路德科夫斯基:中国正在进行革命性发展,很多钢厂比如宝钢等,在技术上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。事实上,中国钢铁产业尤其在冶金领域研发方面,正在做出重大贡献。
从企业角度来说,我们双方有竞争关系在内,终端产品合作上可能比较困难,但是在一些可行的、符合双方可操作性的领域,未尝不可多展开合作。
比如,超低二氧化碳炼钢技术(ULCOS,一个10亿欧元的计划,涉及欧洲近50家钢铁公司,旨在2050年前二氧化碳减排50%)。第二阶段,关于将碳捕获和储存、“炉顶煤气循环”相结合的试点,正在安赛乐米塔尔德国工厂和法国工厂进行中,现在还没有成为常态向行业推广。
《21世纪》:有部分外资钢铁公司,近年来到中国设立了研发中心,安赛乐米塔尔会考虑这一点吗?
路德科夫斯基:不是没有可能,我也从来不会关闭任何想法。但是我们必须选择在对的时间,作出对的决策。
我们目前在全球一共14个研发中心,唯一在发展中国家的研发中心位于巴西,我们在那里有几处工厂。所有的研发,最终目的都是想得到应用。这既需要根据当地情况来,也需要考虑在研发部门内部平衡“创造力”与“执行力”。